好玩具贸易服务平台
你好,欢迎登录好玩具平台!

好玩具贸易平台-第三方贸易服务 公共平台

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产业发展 > 资讯详情
【国际名园】小饭碗大讲究 快来看看日本幼儿园的“食育”之道


  食物是身心健康的源泉,日本在2005年颁布《食育基本法》,将“健康饮食”提升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日本幼儿园的食育课程是怎么开展呢?本文介绍了日本幼儿园制定饮食营养计划,儿童参与实践“共餐”,营造食育环境等方面的“食育”探索,值得借鉴。


01“食育”是什么

 

  所谓食育,是指可以让人们习得与食物有关的知识,掌握如何选择食物的能力以及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饮食计划和饮食教育的总称。

  日本食育理论的先驱者石塚左玄提出,“体育、智育、德育即食育”,也即是说,食物是身心健康的源泉。日本从国家的层面倡导食育,向国民普及“食育食养”,具有先驱性。


02“食育”的重要性

 

  在日本人的育儿理念里,孩子将来必然是一个能独立照顾自己的人,在能健康饮食的同时,孩子也应该学会辨识食材、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

  食育,通俗地说就是关于“吃”的教育——吃什么、吃多少、怎样吃。它是通过饮食观念、营养、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知识教育,结合多种多样的烹饪、栽种等实践教育,让孩子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具备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孩子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理解和传承食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日本将“食育”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工作。无论是政策还是实践活动,都充分体现日本对于“食育”的重视。


03日本幼儿园践行“食育”的做法

  “食育”举措:制定饮食营养计划

  在幼儿园里,以每所学校特定的营养教师为核心,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制定和实施幼儿的饮食营养计划。

  每年,在园长的组织监督下,营养教师会与班主任、校医一同协商制定学校的“年度食育计划”,主要包括饮食的意义价值,培养感恩之心和了解饮食文化等方面。


  饮食营养计划大力推广“主食(米饭)+主菜(鱼、肉)+副食(蔬菜或海菜+水果或乳制品的组合)”的“日本型饮食生活”。在托幼机构,营养指导教师会尽量安排不同的食物,确保幼儿每天至少能吃到30种食物。

  厨师在把食物分给每个孩子之前,都要对食物进行称重,因为他们规定每个孩子都要摄入12种营养素,而每种营养素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单位是毫克!学校还算好了每个孩子每天所需的卡路里。

  “食育”举措:全程参与 践行“共餐”制

  日本托幼机构提出,要引导幼儿享受与教师及朋友一起吃饭的快乐的情绪体验,即倡导“共餐”制。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一起吃饭的朋友,甚至可以要求和教师、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等一起进餐。

  在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方面,日本还特别注重仪式感。午餐开始前,孩子们开始洗手、摆放自己的桌布、餐具,年龄特别小的还需要换上就餐服。

  在吃饭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说话、交流,餐后他们把自己占用的区域一一打扫干净,把餐盘、餐具放回指定区域,再把桌椅摆放整齐。每个孩子都非常明确自己应该打扫哪里。

  以上这一切,都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完成。

  孩子不仅吃到了健康、美味的午餐,还全程参与。在劳动与合作中,培养起了最初的责任感。

  “食育”举措:为食育进行探索设计


  为了让家长也能了解和参与食育,一般会在幼儿园门口种植一些果树,家长送孩子来的时候告诉他们可以采摘,也会有社区种植的农产品在幼儿园里贩卖,促进家长对种植和食材的认识。

  有的幼儿园还会开辟一片空地,春种秋收,让孩子参与播种和收获。而且会在种植和收割前进行祈祷,感受敬畏天地,学会感恩。收获的果实自己亲手摸,亲眼看,亲口尝和闻,印象分外深刻。

  除此之外,幼儿园也很重视日本传统文化,例如在农场里教授日晒文化和浸泡文化,很多食材如萝卜、洋葱、梅子、红薯等都会在收获后挂在校园里晒干或者腌制。老师与孩子一起动手秋收冬藏,也是“食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种菜到做菜,孩子能学习到的知识不止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