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届广交会第二期于10月23-27日隆重开幕。随着欧美经济的复苏,以玩具礼品为主的二期参展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不少参展商表示去年出口止跌回暖。不过,欧美出口回暖仍不能让出口商们完全放心。
由于受近期埃博拉疫情影响,大会防控措施进一步升级,在各入口的安检处,布置了多名身穿全套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为进场参会人员进行红外线体温探测,如果显示体温超过37.5摄氏度,工作人员将用水银体温计再次测温并向大会卫生保障办报告,体温超标者将被送往指定医院接受后续检查。从这几天的人流量来看,参看的国外客商不算太多,这多少影响力了参展企业的信心。
圣诞订单喜忧参半
对于广交会二期的参展企业来说,欧美市场是重中之重。今年第二季度以来,欧美经济复苏加快,中国出口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
据海关统计,今年1-8月,广东出口圣诞用品40.3亿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28.9%。其中对美国和欧盟市场出口圣诞用品分别增长28%和30.2%。按照往年惯例,圣诞节商品企业每年3月、4月就开始接单,到了9月、10月企业往往已准备出货,12月之前运抵欧美,因此秋交会上节日用品参展企业的心声最能总结今年和预期明年的节日用品趋势。
浩丰圣诞树制造有限公司是参与多届广交会的圣诞礼品出口企业,回顾前几届广交会的情况,该公司对于欧美市场的表现并不满意,但这一届广交会则有了改善。该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表示,2014年的订单已经全部出货,比2013年稍有增长。“最令人惊喜的是终于有了新客户订单,而且当中不乏欧美客户。”在谈到欧美新客户时,陈先生流露出一副久旱逢甘霖的表情,“这些订单是欧美客商重新归来,还是从大厂流出来的小订单,我们目前尚未清楚,但欧美市场过去几年实在难做,现在不跌反而有增长已经是很不错了,希望到明年接单旺季能看到更多的欧美客户。”
同馆的礼品参展企业现场负责人方小姐对于欧美市场回暖更乐观。“我们2014年最后一批圣诞订单已经在途中了,今年圣诞礼品出口同比略有增长,其中欧美市场止住了近几年的下跌势头。”方小姐表示,这次参展除了展示明年新款圣诞礼品外,还为了明年的情人节和复活节礼品出口做最后努力。“虽然情人节、复活节礼品的需求规模和圣诞节需求相比差很远,但目前欧美下单情况理想,增加了我们对2015年圣诞订单的信心。”
创意产品获采购商青睐
在欧美市场整体回暖的同时,有创新工艺的产品更受青睐。在南京红屋礼品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可以看到几棵圣诞树在一个底座上自动旋转,而树的顶端会自动喷出泡沫粒,营造出下雪气氛。该公司外贸负责人泰昌华表示,凭借这种创意设计,红屋礼品去年的欧美圣诞订单增长了40%。“圣诞礼品在欧美国家好比我们的春节摆设,无论家庭富贵与否多少也会买点回家营造节日气氛,因此只要你的产品有特色,人家依旧愿意花钱。像我们这款产品,欧美一到货就卖完了。”泰昌华表示,从昨天客户的反应来看,2015年的订单增量估计也有40%。
为了保持利润,目前红屋礼品已经为他们的设计申请了外观专利。“申请外观专利是为更好保护自主产权,事实上我们不担心被山寨,因为我们产品的模具就要10万元,一般小型工厂不愿意花这笔钱来山寨一款产品。”
不过除了产品创新外,参展企业普遍面临用工难的问题,很多参展企业表示,最近几年,招工越来越难,工人工资持续上涨,而产品出口价格不涨反降,这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外贸利润空间。
欧美经济转暖生意仍难做
“当前美国经济没有高歌猛进,但市场在回暖,此次广交会我们公司的采购预算也提升了,我们想寻找一些新产品。”第116届广交会上美国采购商Richard Terlep对笔者表示。
相比于前几年欧美国家经济危机爆发、“圣诞订单”缩水的情况,随着欧美经济逐步复苏,不少欧美采购商都扩大采购计划,今年“圣诞订单”厚度有所增加。
在广交会节日礼品展区,众多参展商对展位精心布置,装饰精美的圣诞树、憨态可掬的雪人玩偶、笑容可亲的圣诞老人……打造出让人眼花缭乱的“西方童话世界”。更有参展商穿起雪人服饰,围着色彩抢眼的红色围巾,招揽过往采购商。
“相对于四五年前,欧洲经济已经从低谷中逐步恢复,我们感同身受”,英国采购商Mark Shettle表示,其公司今年也有更大的计划,增加预算采购更多的圣诞产品应对市场需求。
“今年的业绩比去年好很多,价格也上去了。广交会上也来了不少新客户,其中不乏现场下单。”浙江义乌市圣雪工艺品厂经理黄允勇透露,他们主要市场在欧洲,欧洲客户群比较稳定,所以此次展会上他带来了新产品开发美国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圣诞用品主要生产国,近年来由于欧美市场因经济危机购买力下降、国内劳动力、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圣诞用品出口“晴转多云”。即便是今年以来订单增多,不少参展商仍感叹生意难做。
“采购商对定价还是很苛刻,不让涨一分钱”,广东中农企业总公司的方旭称,“订单量是上去了,劳动力、原材料都在上涨,利润空间还是很薄。”方旭认为,节日用品还是有市场需求的,季节性很强,当下行业竞争激烈,定价不能太高,还要提升产品设计和服务,才能应对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