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具贸易服务平台
你好,欢迎登录好玩具平台!

好玩具贸易平台-第三方贸易服务 公共平台

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资讯 > 动漫文化 > 资讯详情
“文化民生”惠民 用文化提升广东形象

        2009年7月,广东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省”,迸发出新一轮大发展的澎湃动力

       “以教开智,以文‘化’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要像打造现代产业500强一样,打造若干个在全国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要让广东故事、广东声音、广东印象越过五岭,走向全国,跨过大洋,走向世界”……
       2010年7月16日,在广东提出“建设文化强省”一周年之际,省委召开专题部署文化强省建设工作的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会上纵论广东文化。
    省委全会以专题的形式专门探讨文化工作,规格之高,在广东省历史上少见。广东文化自此迸发新一轮大发展的澎湃动力。“经济大省”能否成为“文化大省”,进而成为“文化强省”?广东用行动作答。

       用文化提升广东形象

       2009年6月16日,粤东地区现场会第三站在潮州举行。汪洋在会上谈到,文化作为软实力,对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么有底蕴的潮汕文化,应该说可以支撑强大经济的崛起。”在提起潮汕文化及经济发展时,汪洋的惋惜和期盼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的文化是有竞争力的,但之所以还没起来,是因为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没完全激活。”
       这的确是个发人深省的现象:为什么广东的GDP能连续20多年全国第一,而广东文化形象却没有与时俱进?答案显而易见:广东的发展需要更加强大的先进文化支撑,经济强省必须有相应的文化影响力匹配。
       随后,广东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吹响了推进文化工作的号角。2010年7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为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不只是一字之差,而是广东对自身文化空前的挖掘。“文化强省”的目标打响了实现广东文化再提速的发令枪。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指出:建设文化强省比建设文化大省要求更高,既要注重文化发展数量和规模,更要注重文化发展的结构和质量;既要注重文化生产能力,更要注重文化创新能力;既要强调发展速度,更要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实力的增强,更要注重科学体制机制的构建。
       4月17日,潮汕籍画家许钦松的个人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为期8天的画展不仅在京城文化界引起轰动,甚至吸引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到场观看,其规格之高、效应之大,被视为近年来广东美术进京最成功的一次展演。
       中国美术馆今年迎来了不折不扣的“广东年”,加上之前的“木棉·岭南风骨——陈永锵专题作品展”,以及今年下半年即将推出的关山月百年回顾展、黎雄才画展,还有一批申请已获通过的广东艺术家个展,数量颇丰。
      “广东从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文化强省,一直都在进步,广东美术也在全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在许钦松看来,其个人画展取得成功的意义,更在于广东美术和广东文化在全国提升了形象、扩大了影响。

     文化产业成为“摇钱树”

     2009年4月20日,在广东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寄语他们“以创新精神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
      深圳传统文化资源相对薄弱,文化产业却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这显然释放出极具深意的信号。有评论指出,近年来各级领导对广东文化产业的持续关注,既是对广东文化大省建设成果的肯定,更为谋求产业转型的广东指明了新的增长点。
      在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广东需要华强这样的品牌。“知名品牌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要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文化企业。要像打造现代产业500强一样,打造若干个在全国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汪洋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强调。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并不乏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文化精品,例如,歌曲《弯弯的月亮》和电视剧《情满珠江》《潜伏》等。如何才能把文化品牌转变成文化产值?广东动漫业探出了一条新路。
       喜羊羊、灰太狼、猪猪侠……在孩子们的眼里,这些都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国产原创动漫明星,它们也是崛起中的广东文化产业的突出代表。目前,全省共有动漫企业近1000家,占全国的近1/5;去年的动漫业产值近130亿元,占全国总额的1/4。
      包括动漫业在内的文化产业集群,正成为广东重要的支柱产业,并成长为广东经济的一棵“摇钱树”。当前,广东文化产业已形成了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电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娱乐业、会展业、广告业、旅游业、电子信息业、文化产品制造业等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
       据统计,广东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近年迅速扩大,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2010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52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5.6%,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4。广东文化产业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广东文化产业的优势,除了体现在一个个行业领先的指标上,还在于为全国的文化产品及文化市场搭建了平台。
      每年5月在深圳举行的文博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它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参展人数从首届的40多万人次上升为2011年的354万人次,总成交额则由30多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200多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会展的一个名牌。

      “文化民生”惠民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文化不仅能赚钱,文化也是民生。汪洋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的讲话中,谈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提出的“文化民生”一词颇受关注。
      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程的建设目标:“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广东成为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
      在加快推进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方面,2011年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完成新建或改扩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3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2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通过资源整合或完善设施的有1800个,超额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
      去年,广东启动了“幸福广东”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开展了包括“百歌颂中华”、南国书香节、首届广东农民读书节、首届广东社区文化节、“幸福广东”摄影大赛等15项文艺活动在内的“幸福广东”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2012年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推进年。在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点中,文化建设的内容占了很大分量,“扩大文化惠民”继续被列入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10件民生实事”之一。
       当前,广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然存在着投入总量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薄弱等软肋。“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服务优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起省、市、区、街(镇)、社区(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不止一次坚决表态。
       为此,今年广东将继续从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方面入手,完成好文化民生实事。省财政在原已安排的文化建设经费基础上,从2012年至2015年,再拿出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14项文化    改革发展重点工作项目。今后,广东还将着力落实文化事业经费不得低于财政支出1%、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的经费,用于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实现文化强省的宏伟蓝图已指日可待,广东文化建设的新局已然打开!


    词条

    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近年来,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强省:200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未来5—10年广东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目标和重大举措。这是继2002年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后,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具体举措包括提高公民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改革创新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文化“走出去”工程、高端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等七大工程。
    文博会:全称为“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每年5月在深圳举行。(
林若川)

    来源:《南方》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