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孩子欢度童年时光的美好玩伴,有些玩具会一直伴随着孩子,引领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现在市面上各种色彩鲜艳、造型新奇的玩具吸引着孩子的眼球,然而,在诱人的玩具背后,却暗藏着安全隐患。
日前,有读者向记者反映,其购买的组装玩具由于零件周边做得不平整,小孩在拼装过程中划伤手指,流了血。为此,记者对玩具市场展开调查。
多数家长按小孩喜好购买玩具
在一家母婴商铺,记者看到玩具货架上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机器人、玩具车出售,这些玩具的材料大都是硬塑料,一些零部件制作得比较粗糙,摸起来很扎手,很容易划伤人。
在记者走访时,有一位家长正在给一款音乐电话机试音,每按一个按键,电话机都会发出对应的声响,有的按键按下去,电话机就会播放出动感的音乐,听起来颇为刺耳。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音乐电话机上没有声音高低调节钮,记者提醒这位家长,孩子长期近距离把玩这些玩具,会对听力会造成潜在的伤害,但家长说家里的小孩喜欢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像音乐话筒、玩具电子琴,已经购买过不少,不认为这些玩具会对小孩听力产生多严重的后果,只要小孩玩得开心就会买。
部分经营者含糊解释玩具来源
在几处公园门口,记者看到有不少商贩推着车在出售玩具,玩具种类繁多,但基本都是用廉价材料制作而成的,价格在5至20元之间。由于公园有很多家长带小孩去游玩,所以商贩的生意不错,其低廉的价格也使家长容易接受,有的家长甚至一次就购买了几样玩具给小孩。记者问商贩这些玩具的来源是哪里、为什么没有任何包装和认证标识,商贩只解释说进货渠道是合法的,自己是薄利经营,所以无法对玩具进行包装。
在某模型玩具店,一些玩具包装得十分精美,但是这些玩具上面只标注着英文,却没有相应的中文说明,至于其它应该让消费者知道的东西,如厂名、厂址,根本就没有。记者问商家,这些玩具是哪儿生产的?怎么没有中文标识?商家却不予理睬。
部分玩具会对儿童造成伤害
记者调查中发现的这些无厂家、无说明书和无合格证的“三无”产品,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事故,存在安全隐患,但大多消费者及经营者对此都似乎关注不足。
当前儿童玩具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零部件易脱落。玩具上的小零部件易脱落,容易被儿童、特别是三岁以下婴童误吞食而导致窒息。
二是化学物质或重金属超标。市面上销售的荧光棒、含漆积木之类的,可能含有苯二甲酸二甲酯或铅,小孩玩过之后不洗手就拿东西吃,容易把这些有毒物质吃进体内。
三是部分毛绒玩具表面或填充物不卫生。有的毛绒玩具没有进行任何包装,任由顾客随便捏摸,容易将细菌存留在表面;填充物如果是纤维性工业下脚料、医用纤维性废物、再生纤维性物质等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黑心棉”,则会造成严重的卫生隐患,经常接触这些不卫生毛绒玩具,儿童出现会湿疹及哮喘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