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网络视听、数字节目、三维动画、模仿仿真、在线翻译……眼下,创意产业因为与科技融合,获得强劲发展动力,成为文化产业中最耀眼的一抹亮色。
文化的核心是创意,科技的核心是创新。创意和创新与产业结合,造就新形态的文化,形成文化科技产业。在东湖高新区,融合高新技术的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今起,本报推出相关系列报道,与您一起分享科技和文化融合的神奇魅力,敬请关注。
生动的卡通形象不再是用笔绘出,数字3D、云计算……一批高新技术,眼下正在改变传统创意手法,为武汉光谷的创意文化产业插上新的翅膀。
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型创意风起云涌,创意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连年持续增长30%以上,五大创意基地聚集创意人才6万多人,创意规模和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从1976年拉出中国第一根光纤开始,光谷的光电子、激光产业雄踞全国第一。如今,用于工业切割的激光,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央视春晚等舞台上长袖善舞,“激光秀”炫彩魅影令人目不暇接。
深受青少年追捧喜爱的卡通形象“闯堂兔”,便是不折不扣的光谷创意,这只光谷兔子一举拿下15个国内外动画大奖。最近3年,出自光谷的《蔬菜不寂寞》、《家有浆糊》等8部动画片井喷式登陆央视。这些创意动画大多运用了最新的3D技术替代传统的动画制作模式。
在光谷,传神翻译公司利用最新的“云”技术,使得全球3万译员同时在线翻译,10秒钟能译完60万字小说,一举跻身亚洲语言服务商十强。
利用最新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人们可以坐在办公室熟练掌握港口集装箱的吊运技术,武汉科码软件公司研究的仿真模拟系统打破国际垄断,3年跃居国内老大;超玩在线公司开发的中部首个网游引擎,能使游戏开发速度提高5倍;盛泰传媒创作《阿特的奇幻之旅》3D舞台剧,并开发主题餐厅;博润通公司将原创动漫形象“木灵宝贝”,利用云技术向全球玩具、游戏、图书商发包,作品未面世就已盈利。
去年,光谷创意产业总收入达350亿元,江通、传神、银都、玛雅等一批龙头企业已然长成,“光谷创意”正跃升为中国创意产业重要一极。(记者张真真、实习生王雅维)